顏燁的畢業打算:謀求一份理想職業相對容易
2006-12-30 10:11:23泉州晚報
●故事三
謀求一份理想職業相對容易―――顏燁的畢業打算
在經歷了4年的港校學習生涯之后,今年7月,與許多同齡人一樣,香港中文大學系統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2006屆學生顏燁(應受訪者要求使用化名)面臨著又一個新的選擇―――繼續深造還是就業。
2002年高考后,小顏在香港的三個姑姑都動員他到香港讀大學。那時候,香港招內地學生的信息比較少,小顏在姑姑的幫助下,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學計劃到福建招生,他立即填報志愿,并不需經過面試就順利成為當年福建省惟一一名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
小顏介紹,內地學生到香港后,學校允許自愿申請和內地學生、香港籍學生或是外國學生做舍友。他每一學年都主動申請同香港人住同一宿舍,結識了一些香港籍學生,并成為好朋友,從這些人的生活習慣了解香港的文化,為自己畢業后在香港求職做準備。
在香港讀大學,學生有很多機會作為交換生到國外高校學習,如香港中文大學每年都有2400多個各種不同時間長度的國際交流名額提供給本科生。小顏也沒有錯過這種機會,大二暑期就作為交換生到英國西門子大學進行交流學習。“交流學生所修課程都可以計入學分,而且可以為畢業后求職增添資本。”
大三,小顏就有計劃地準備自己的畢業就業問題,像很多即將畢業的學生一樣,到處找機會,“有面試的機會就不能錯過”。據了解,在香港謀職,進入一家企業之前都要經過面試、筆試、領導約見這三關。小顏介紹說,面試的時候一般是主考官和學生分別用英語和普通話進行交流,個別企業還要求用廣東話交流,面試內容都為一些時事;筆試的試題專業知識約占80%,主要考查綜合知識;被領導約見這一關非常重要,能直接決定錄取與否。
在就業指導方面,香港的大學經常會組織學姐、學兄回到學校現身說法,還邀請知名企業管理者開講座,介紹求職經驗等。小顏稱,內地學生如果在香港一時間內找不到工作,這些港校生也很容易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找到工作。實際上,很多內地學生就業最大意向是到香港公司上班,然后再由公司選派到內地的辦事處工作,因為這樣每個月薪可以達到1.2萬-1.5萬元,領高工資,又可以避開香港高消費,生活壓力不會太大。